襄州风情栏目导航
鹿门山
襄阳市襄州区青年企业家协会 2024-12-23
鹿门寺位于襄阳市襄州区境内鹿门山上,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胜区,也是湖北省著名的佛教胜地之一。始建于东汉初年,原名苏岭山。汉建武时,襄阳侯习郁建庙于山上,刻二石鹿置于庙前神道两侧,此庙称鹿门庙,后来称此山为鹿门山。唐代田园派大诗人孟浩然曾隐居于此,汉末名士庞德公、晚唐文学家皮日休也曾幽栖鹿门,因此世称“鹿门高士傲帝王”,后人谓之“圣山”。
鹿门寺集自然风光、人文景观和宗教文化于一体的旅游景区,山林总面积29176亩,森林覆盖率达92.6% ,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门批准为“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”,被湖北省政府命名为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”,2000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自然保护区,同年,被省政府批准为“鹿门寺风景名胜区”。2019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,是湖北省48家重点景区和襄阳市十佳景区之一。
历史沿革
东汉初年,光武帝刘秀大臣习郁巡游鹿门山,并在此建立了古刹---鹿门寺,营建殿堂数百楹。
东汉建武十六年(公元40年),习郁奉令于山上立神祠,又刻二石头鹿夹神祠语于道口。据县志载“汉建武中帝与习郁俱梦见苏岭山神。命郁立祠于山上,刻二石鹿夹道口,百姓谓之鹿门庙。遂以庙名山”。
西晋,改名为万寿禅寺。
唐朝,复名鹿门寺,唐代名僧处贞、丹霞、宋法灯禅师主持过鹿门寺。
魏晋南北朝时期,香火不衰,成为全国的佛教圣地。
明朝,景泰年间(1450-1456),在此建“三高祠”(庞统、孟浩然、皮日休)并供其像,以示纪念。
明末毁于火,清初以来,屡有修废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,现保存有石鹿、龙头喷泉、瀑雨池、天井、大殿等古建筑和碑刻。
名人渊源
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大臣,习郁巡游鹿门山并在此建立了古刹---鹿门寺,营建殿堂数百楹。鹿门寺初建时规模宏大, 历代名僧常来主持佛事。北宋政和年间最为兴盛。鹿门山群峰环峙,林密石怪,汉、唐以来为佛教胜地和文人雅士的集聚地,全国各地不少名家才子到此相聚,留下众多的诗篇,成为当时的一个文学艺术交流中心。
汉末名士庞德公不受刺史刘表数次宴请,携家登鹿门山采药;唐代诗人孟浩然宦场失意幽居鹿门山,吟咏山水自得其趣;晚唐文学家皮日休也曾幽栖鹿门寺。张子容、白云、王迥等都曾在此地隐居过此地,史有“鹿门高士傲帝王”之说。
秦始皇传孙泰丰曾屯兵霸王山。水镜先生司马徽,卧龙先生诸葛亮,一代诗仙李白、王维、米芾、曾巩等历史文化名人曾经在此驻足、流连,并留下了不朽的诗作和胜迹。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曾发出“不踏苏岭石,虚作襄阳行”的慨叹。
景点景观
鹿门山,最高海拔371.7m,系大洪山余脉。共建有“山门翠微”、“诗家遗风”、“鹿门隐居”、“沙丘点后”、“香炉秋红”5景区32景点。其核心景区由鹿门山、霸王山、香炉山、狮子山和李家山等环绕而成,山林总面积29176亩,森林覆盖率达93%。鹿门山不仅以暴雨池、天井、八卦池、龙头闻名,更为神奇的是这四大景观顺山势而下,自然排列,四点成一线。
鹿门寺,境内霸王山、香炉山、李家大山和狮子山。五峰叠翠,体势巍峨,人文史迹星罗棋布。五大名峰呈环状分布,自然景观奇异,景点达30余处,著名景点12处。汉水流域中占地15平方公里的沙洲,鹿门滩与鹿门寺南北呼应。
鹿门寺纪念性建筑,现存有“庞公制药洞”、“浩然亭”、“三高祠”(塑庞统、孟浩然、皮日休像)及宋、明、清碑刻百余块。
声明:本文章信息转自百度百科。